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41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据了解,日照辖区现有日兰、沈海、疏港和长深四条高速公路,共155.815公里的通车路程。
开展乡镇执纪审查清零行动。成立市委办公室解放思想树标杆,争先进位走在前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领导、牵头科室和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度督促检查。
市委组织部提出立足实际树标杆,立说立行抓落实,迅速启动部机关活动。市纪委机关提出立足四强四比主题实践活动,比学赶超、勇创一流。立足实际,把青岛市确定为组织部门全面学习的标杆,重点学习思想境界、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学习不拘一格的人才战略、面向全球的开放意识、崇尚创新的发展意识、精严细实的管理体制等,特别是学习青岛的精气神、方法论。二是精准对标学习重点。确立以青岛、烟台、威海、无锡、苏州市为总标,理论武装、新闻宣传、对外宣传、文明创建、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建设、文艺精品创作、网络宣传与管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等9项工作分别寻标对标,列出学习清单和责任清单,层层分解任务,细化各项指标。
加快推进市级派驻监督全覆盖。主动走出去到党建一线、生产一线、人才工作一线,沉下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确保抓落实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1%。
充分发挥深海良港的区位优势,以港口为枢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平台,打造服务临港产业的智慧港口。推行主要行业一业一策、重点企业一企一档的政策及服务,完善政府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工业强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四)加强社会宣传,凝聚各界力量。岚山经济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开发区。
实行一区多园管理,加快先进钢铁制造基地、高端石化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粮油加工产业园、浆纸包装印刷产业园和日照空港新区6个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打造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发展平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2.提升技术改造水平。
强化产业技术联盟及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坚持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理念。(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六)提升绿色循环安全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型工业体系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完善集疏运体系和保税港、公路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与临港产业的对接融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且连续两年产值增幅10%以上的奖励10万元。有效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强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推动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向工业倾斜。
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的意见》(日政发〔2016〕21号),对新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包括品牌、商标、老字号等)称号的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重点任务(一)培育提升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立足现有工业基础,重点抓好钢铁、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浆纸、建材、能源、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加快提升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超千过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特色产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到2021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突破7000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以上的大型企业,按研发投入新增部分的10%给予后补助。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新型工业化的牵引作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商务电子化和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强化信息技术在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中的应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按研发投入的10%给予后补助。4.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根据工作分工,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紧密合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在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给予补助20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7.鼓励企业品牌建设和工业设计创新。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3.强化企业智力支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4.全面打造品牌价值。
突出抓好山钢日照精品钢基地、日钢产品及装备升级、30万台无级变速箱、溶解浆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建设,全力突破汽车整车、大炼化、工业机器人、航空产业等大项目,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及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构建有利于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制度环境。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动态培育百余家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经信委,各区县、园区)三、扶持政策1.支持区县、园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制定本地三招三引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五)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文化品牌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建链主攻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培育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化工业经济增量。——坚持绿色循环、集约安全发展。
开展政府购买企业诊断服务试点工作,每年筛选20家企业进行综合诊断评估,开展管理咨询,策划企业发展规划,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完善中试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组织实施能力。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总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应用软件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30万元。筛选公布100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组织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的市级重点骨干企业,在要素供给、金融支持、财政奖补、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其带头发展、带动发展。
制定实施2017—2021年节能循环经济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5。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实施金蓝领项目培训,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500人以上。
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坚持属地监管和行业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本质安全体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充分发挥各区县和园区工业强市建设主体推进作用,区县主要负责同志是工业发展第一责任人。
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分别给予补助300万元、200万元。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抢抓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以创新驱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引领,以建链、强链、补链和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为主要路径,坚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举,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全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以山东半岛重要临港产业基地为主体的临港涉海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加快建设与沿海大港相称、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新兴工业强市。
一个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1%。开展聘请专家学者帮扶企业活动,鼓励企业聘请周末工程师,加强企业与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
发表评论